2感興.JPG

 

【感興(二首之一)】

昔想風雲會,今隨草木春。

 未交天下士,敢尚古之人?

 鐵鑄寧移錯,弓疑莫認眞。

 也知薑桂性,無地不艱辛。

 

       章甫(1760-1816)文明,號半崧,臺灣縣(今臺南市)人。嘉慶四年(1799),三次渡海赴考科舉都未中,於是回到家鄉辦學,並絕意仕途,不再進京趕考。此詩〈感興(二首之一)〉抒發自己的剛直性格,是造成此生不得志的原因。為五言律詩,押真韻,收入《全臺詩》第參冊。首聯,破題,以昔今為對比,述說自己嚮往如王粲〈詩〉所言之:「遭遇風雲會,託身鸞鳳間」的好際遇,希望成就一翻事業;然而,現況却是機運不佳,只得以落魄伴隨草木同春秋。

  其次,頷聯意境同於首聯。「未交天下士」,即是反思自身,未及風雲會,而又居於臺灣島,因此才德非凡的「天下士」,也未曾相識一人。「敢尚古之人?」即是自嘲,哪敢矜誇說要超越古人的建樹呢?而律詩的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,因此「未交」對「敢尚」,「天下士」對「古之人」。

  而頸聯的對仗是「鐵鑄」對「弓疑」,此二者是寓言,一實一虛。另外「寧移錯」對「莫認真」;實者寧移錯,虛者莫認真。《莊子‧大宗師》之公案是大冶鑄「金」,而此詩作者將自己謙喻為「鐵」;他隱喻自己面對天地洪鑪的煉治,以及命運造化的大冶,即使加在身上的聲名都移除,也會勇於接受這天地的安排。 而「弓疑」,是說人生世事的無常變化,就如杯弓蛇影般虛幻不實;不要將挫折與失敗,誤當自己的本性就是如此。此處的「錯」字,本義是用金塗飾或鑲嵌,於此詩應可解為加在身上的聲名;而「真」與「錯」對仗,則解做本性、本原,即與「錯」有對仗之意象。而作者以莊子「大冶鑄金」的寓言自喻,他不外乎是要借用子來體悟生死的「成然寐,蘧然覺」,帶出自己尾聯的覺悟。

2.new薑.jpg

 

  尾聯,「也知薑桂性,無地不艱辛」,是作者面對起伏人生境遇的感悟,尤其三次科舉皆不中更是挫折。首聯以「今隨草木春」自喻,而尾聯也以植物的「也知薑桂性」來呼應,這是作者的功力所在。難怪王國璠讚其詩曰:「按半崧之詩,體制、格力、氣象、興趣、音節五法俱備而不入俚……故非獨五、七言律波瀾壯闊、法度精嚴,如建大將旗鼓,雖八面受敵,無懈可擊。」

  作者雖然形容自己的現況是跟隨天地四時運轉,以及猶如草木榮枯般不斷地輪迴;但他自認為--「我不是一般的小草」,而是內心有著不流俗、不屈服的薑桂辣,《文心雕龍》云:「夫薑桂同地,辛在本性。」但是,也就是這不妥協的辛辣本性,造就今日的所求皆不如意,而「無地不艱辛」。作者也曾想風雲會,更想有超越古人的建樹,但反省原因就出於自己的剛直性格。如同他在〈寫懷〉所言:「病久如曾愈,愁多不覺添。依然薑性辣,敢比諫書嚴。」英雄最怕病來磨,然而久病的作者,並未對病投降;他仍以比「諫書」還嚴,來自喻剛直的性格。再者,他這種不妥協的個性,也可以從〈示兒孫〉略知一二:「硯上我家田,傳耕幾百年。固窮休送鬼,安業亦云仙。」告誡子孫,這塊家傳的硯,已筆墨田耕數百年,即使窮困潦倒,也不可以拿來送人中之鬼,當做改善生活的賄賂物。

2-3.jpg

  泰戈爾說:「一個人擁有什麼,他的限制也就在那裡。」然而,作者並未給自己的薑桂性給限制住,他願意為自己的剛正不阿,接受命運不順遂的事實。所以他在〈次甦齋再來草元韻十三首‧臘盡日書懷〉云:「歸鄉終歲掩雲關,雅愛幽居不市闤。來日逢春隨處好,頻年送臘幾時還。破癡要解拈花笑,覺悟曾聞點石頑。萬態升沉渾是夢,千金難買一身閒。」由此可知,作者頑石點頭的覺悟,應與子來的「成然寐,蘧然覺」是相同的。

 

 

【參考資料】

1、愛詩網「台灣古典詩總覽」:

    http://ipoem.nmtl.gov.tw/Topmenu/Topmenu_PoemSearchOverView?GroupType=1615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道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