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 緬懷    

五妃墓(限支韻)

城南遺塚傍芳祠,弔古淒涼范九池。

魚貫宮中留玉帶,鳳陽海外失金枝。

千秋氣壓桃花廟,一代光爭桂子碑。

五百田橫孤島在,不教巾幗愧鬚眉

 

【題解】

  本詩為七言律詩,收入《全臺詩》第拾貳冊。「五妃墓」位於臺南市中區五妃里,原稱為「五烈墓」。當年由於清廷派施琅征臺,大敗鄭軍,鄭克塽投降。然而忠貞的寧靖王朱術桂決定以死殉節,並將殉死決心告知五位王妃,於是五妃也選擇以死殉國。此墓創建於明永曆371638)年。本詩作者先描寫自己弔謁五妃廟,感受到五妃香消玉殞的孤淒蒼茫。詩末則書寫五妃追隨寧靖王為國殉死的節義。

 

【作者】

  施士洁(1856-1922),字澐舫,號芸況,又號喆園,晚號耐公。清臺灣縣治(今臺南市)人,為進士施瓊芳之次子。光緒二年(1876)中舉,次年(1877)捷成進士。授內閣中書。生性放誕,不喜仕進。返臺後曾先後任教彰化白沙書院、台南崇文、道學、海東書院。與丘逢甲、許南英三位並稱為清季三大詩人。施士洁為台灣史上極富文名的進士,王松《臺陽詩話》、連橫《臺灣詩乘》都給他極高的評價。著作有《鄉談聲律啟蒙》、《後蘇龕詞草》、《喆園吟草》……等。2

 

 

【賞詩心得】

  作者施士洁,乃進士,5-2五妃廟  臺南市人。此詩陳述弔謁五妃廟,其感受到五妃殉夫殉國的節義令人豎然起敬,但內心難免有一份孤淒悲涼之情。猶如《莊子‧徐無鬼》記載莊子隨送葬對伍,經過惠子墓,以「郢人運斧」典故,致意於與惠子的高厚情誼,並歎道:「自夫子之死也,吾無以為質矣,吾無與言之矣。」莊子感歎已沒有人辯論對話。而此詩作者訪五妃墓,其內心不由自主所發出之孤淒悲涼之感;正與莊子「覩物思人」之歎異曲同工。再者,末四句,緬懷五妃追隨寧靖王殉國之節風遺古;正是立墓立碑之目的,以為後生晚輩學習之精神典範。 

 

  本詩為七言律詩,押支韻。 「城南遺塚傍芳祠,弔古淒涼范九池。」前二句乃作者弔古尋幽之緣起。第一句記錄五妃廟的位置,於「城南」,即南門城外魁斗山後,即今台南市中西區五妃里;而其墓塚就位於祠的正後面。墓碑上面題【寧靖王從死五妃墓】位於祠正中央。而此句與廟門楹聯「芳祠永傍城南路,玉骨長埋桂子山」相互烘托,皆是指廟位於城南。

 

  「弔古淒涼范九池」,原本五妃墓是一座不封不樹的墓塋,於清‧乾隆十一年(西元1748)巡臺滿御史六十七及漢御史范咸(「范九池」),命海防同知方邦基修墳,並在墓前建廟以供祭祀緬懷,所以後人多稱「五妃廟」。而范咸修建後,其以花崗岩石刻〈五妃墓道〉碑,並有〈弔五妃墓十絕句〉;其第二首絕句,闡述五妃之貞烈,曰:「天荒地老已無親,肯為容顏自愛身,遙望中原腸斷絕,傷心不獨是亡人。」 此表達當時寧靖王語諸妃曰:「我之死期至矣!汝輩聽自主之。」五妃遙望中原肝腸寸斷,泣曰:「王生俱生,王死俱死。」遂結繯齊縊,聞者莫不動容悲悽。御史六十七〈弔五妃墓〉詩亦曰:「路旁老人為余泣,當年一線存前明。……有明歲晚皆節義,樵夫漁父甘遭烹。」此互映於「正傷心不獨是亡人」,漁夫樵夫皆甘冒生命危險前來忌拜。而范咸絕句亦云:「荒塚有人頻下馬,真令千古氣如生。」 

   

五妃廟是全臺灣唯一

  關於弔五妃的詩作很多,但大都以「涼、冷、寒、冰、殘、蕭、哀、淒」傳頌五妃的殉夫殉國昭烈精神,令人哀傷又不捨。如馬清樞「哀蟬似訴王孫恨,暮雨蕭蕭不忍聽。」唐景崧:「魁斗山前弔冷祠」。丘逢甲:「淒涼魁斗山頭路」。章甫:「要求同死冰添冷」。連橫:「殘翠羽微,殯宮蕭索落花飛。」「貞魂認得城南路,環佩歸來夜月寒。」林占梅:「可憐環珮冷,荒塚易昏。」 

 

  第三、四句「魚貫宮中留玉帶,鳳陽海外失金枝。」記載明永曆三十七年六月間,清大軍破澎湖,鄭克塽投降。寧靖王決心殉國,其五位姬妾(袁氏、王氏、秀姑、梅姐、荷姐)義無反顧寧願全節,相繼自縊於中堂,是故其言魚貫宮中留玉帶」;即是將其隨身所用的飾玉腰帶解開留下,而投環。次日,寧靖王親自將五妃之靈柩安葬於南門城外。

 

5-7[寧靖王墓

 

   四日後寧靖王拜  辭天地祖宗,書〈絕命詞〉畢,結帛於樑殉國;是故作者言其「鳳陽海外失金枝」,即未能留下貴族血脈子嗣。寧靖王朱術桂,字天球,別號一元子,是明太祖九世孫。南明唐王隆武(朱聿鍵)即位後,封為寧靖王。清軍入關,明室南移,寧靖王與鄭鴻陸迫居金門、廈門,會師鄭成功。鄭克塽乞降時,其堅貞犠牲,享年67歲。5清‧康熙的臺灣縣歲貢郭必捷撰〈過寧靖王墓〉悼念曰:「刮地西風古墓門,馬蹄衰草感王孫!道傍密布桄榔樹,竹里深藏番檨園。滄海無情流夜月,乾坤有恨吊忠魂!深秋尚有啼鵑血,十里紅花染淚痕!」寧靖王結帛於梁,說了一聲:「我去矣!」便告別了人世,留下「正氣」充塞於天地之間,令後人無限神馳。有人為他輓詩憑悼乃至作傳,而其與五妃的忠義貞烈,更超越了政權的敵對,被傳誦了數百年。而「寧靖王府」捨予僧建廟,即今之臺南「大天后宮」(前身稱「東寧天妃宮」)。

 

  第五至八句「千秋氣壓桃花廟,一代光爭桂子碑。五百田橫孤島在,不教巾幗愧鬚。是讚歎五妃千秋萬古之節義敢為精神。她們情深義重,殉夫殉國之情操,勝過因姿色美艷,而被封為「桃花夫人」的息夫人廟。而「桂子碑」即范咸所設立的「明寧靖王從死五妃之墓」碑。因其墓址原稱「魁斗山」,而魁、桂音近,所以許多詩人墨客們即取諧音而稱之為「桂子山」。

 

   「五百田橫孤島在,不教巾幗愧鬚。」此七、八二句詩靈感應是來自〈五妃墓道〉石碑所刻,御史六十七之〈弔五妃墓〉詩:「島嶼最後昭英烈,頑廉懦立蠻婦貞。田橫從死五百皆壯士,吁嗟乎!五妃巾幗真堪旌。」以五妃的貞風亮節,讚揚他們巾國不讓鬚眉,有過之而無不及;與《史記》所記載之「五百田橫孤島在」,之五百壯士般雖死猶榮,同為歷史寫下悲壯的一頁。而司馬遷感慨寫道:「田橫之高節,賓客幕義而從橫死,豈非至賢!」  

   

5-3  正如司馬遷所言,他們「豈非至賢」。是故,後人為「緬懷」貞操節義者,乃至為地方鄉里、國家有貢獻者,皆為之立墓、立碑、立祠、立牌坊,不一而足。如同「延平郡王祠」, 是著名的鄭成功祠。百姓為感念其從荷蘭人手裡收復臺灣,並且建設臺灣不遺餘力,其死後人民為之建祠設廟奉祀。而大甲「林氏貞孝坊」,即道光年間朝廷下旨建坊旌表林氏之貞與孝。新竹「李錫金孝子坊」是旌表其孝行與熱心公益,是全臺唯一一座孝子坊。而臺北二二八公園旁的「急公好義坊」,是建於光緒年間,為旌揚臺北府淡水縣貢生洪騰雲義行。而此五妃廟則是夫妻海誓山盟必來之處,因為五妃流芳萬古之節義,即是從夫之貞節烈女典範。哲人日已遠,典型在夙習,略舉數例可知,為感念先人的無私奉獻,透過紀念碑、牌坊,可令後世子孫「緬懷」乃至學習。

 

  

  

【參考資料】

1.臺灣古典詩主題詩選資料庫:http://ipoem.nmtl.gov.tw/Topmenu/Topmenu_PoemSearch

2.臺灣文學知識平台:http://www.nmtl.gov.tw/

3.維基百科: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4%BA%94%E5%A6%83%E5%BB%9F

4.陳鈴琴〈死生之境:台南南郊竹溪沿岸墳場地景之文化與構成分析〉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,2003年。

5.智慧型全台詩知識庫:http://xdcm.nmtl.gov.tw/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道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